当前位置:首页->走进肥乡->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

【信息时间:2025-06-17】

春秋

今肥乡区域先属卫,后属晋。

战国

归赵。

属邯郸郡。

西汉

于区域内东北部置列人县,属广平国

征和二年(前91年),在西南部设即裴侯国。

地节三年(前67年),在西北部设邯沟侯国;二侯国均属魏郡

新莽

改列人县为列治县,更即裴为即是。

东汉

废即是、邯沟两侯国,列治县复名列人县。

建武十三年(37年)改属钜鹿郡。

建安十七年(212年),再属魏郡。

三国魏

黄初二年(221年),析列人、邯郸县邯郸县地始置肥乡县。与列人县同属广平郡

北魏

太平真君三年(442年),斥漳县并入列人县。

太和二十年(496年),列人县又分出斥漳县。

东魏

天平元年(534年),肥乡县并入临漳县,属魏郡。

北齐

列人县废。

开皇十年(590年),肥乡筑土城城墙。

大业三年(607年),肥乡县、清漳县两县属武安郡

武德元年(618年),肥乡县改属紫州。

会昌三年(843年),省清漳县入肥乡。

五代

肥乡县属洺州

肥乡县属河北西路洺州。

肥乡县属河北西路洺州。

天会七年(963年),肥乡县领新安镇。

肥乡县属中书省广平路

肥乡县属京师广平府

弘治十四年(1501年),县城遭遇洪灾淹没。洪水退后,在城外修筑了堤防。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城墙建角楼,城内开挖四十条排水沟,解决县城排水的问题。

崇祯十二年(1639年),城墙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全部用特制的城砖砌垒,周围五里共一百一十八步。

肥乡县属直隶省广平府。

顺治十八年(1661年),肥乡建造了瓮城,有四门,东门曰玉川、南门称阳和、北门为永安、西门谓长乐。

中华民国

民国二年(1913年),肥乡县属直隶省冀南道

民国三年(1914年),改属大名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河北省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六督察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18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县城。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5月31日,肥乡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冀南抗日军政委员会,后属冀南行政主任公署。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8月,属冀南第二专员公署;不久,属冀南第三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15日,肥乡县城解放。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五月,属华北人民政府冀南第三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八月,属河北省人民政府邯郸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8年10月,肥乡县并入曲周县,部分地区并入永年县

1960年5月,曲周属邯郸市

1961年6月,肥乡县从曲周县分出,恢复肥乡县建制。

1970年,属邯郸地区

1993年,属邯郸市

2016年9月30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北省调整邯郸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撤销肥乡县,设立邯郸市肥乡区,以原肥乡县的行政区域为肥乡区的行政区域。